在化学分析、材料鉴定与药物研发领域,
TJ270-30A红外分光光度计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,实现成分识别与结构分析。这一科学仪器的精准运作,依赖于多个关键部件的协同配合,共同构建了一个高灵敏、宽波段的光学探测系统。

1、光源
提供稳定、连续的红外辐射。常用硅碳棒或能斯特灯,工作温度高达1000–1500℃,发射波长覆盖中红外区(4000–400cm)。光源需预热稳定,输出强度均匀,确保基线平稳。
2、干涉仪
TJ270-30A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核心。采用迈克尔逊干涉仪,由定镜、动镜、分束器组成。动镜以纳米级精度移动,将入射光分裂并重新合成,产生干涉图样。其高通量、多路复用与超快扫描优势,大幅提升信噪比与分辨率。
3、样品室
容纳待测样品,设计兼顾灵活性与密封性。可适配多种采样方式:
透射法:液体池、KBr压片;
反射法:ATR(衰减全反射)附件,无需制样,适用于固体、凝胶;
气体池:长光程池用于痕量气体分析。样品室需防潮,避免水汽干扰特征峰。
4、检测器
将红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。常用:
DTGS(氘代硫酸三甘肽)检测器:室温工作,稳定性好,适用于常规分析;
MCT(汞镉碲)检测器:液氮冷却,响应速度快、灵敏度高,用于微量或高速扫描。检测器性能直接影响信噪比与检测限。
5、分束器
位于干涉仪中心,将入射光分为两束。通常采用KBr基片镀膜(如Ge),要求在宽波段内具有高透过率与反射率。易吸潮,需在干燥环境中维护。
6、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
内置高性能计算机与专用软件。采集干涉图后,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(FFT)算法将其转换为红外光谱图。支持谱库检索(如Sadtler、NIST)、峰位识别、定量分析与多组分拟合,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读。